配资APP排名 大争之世·破齐篇(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_苏秦_秦武王_张仪

发布日期:2025-04-28 21:27    点击次数:196

配资APP排名 大争之世·破齐篇(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_苏秦_秦武王_张仪

这是苏秦的时代配资APP排名,张仪之后纵横圈的扛把子。

包括《史记》在内的很多书都认为张仪、苏秦是师兄弟,师从鬼谷子。二人一横一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凭借利嘴,把战国中期各诸侯国忽悠的不知道东西南北中,是战国绝代双骄,夜空中最亮的两颗星。

古人牵强附会的本事一流,也怪秦始皇和项羽,两把火烧的先秦古籍十不存一,可怜的司马迁写史记都没了参考资料,民间的故事会也当成史料用。

先说一下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人—鬼谷子。讲真,神都没有这么神秘。

按照史书的记载,可能真有这么一个人,春秋晚期一个在王屋山隐居的姓王的老头,有点厉害。老王头先是调教出了战国初期的孙膑和庞涓一对徒弟,从时间上看,还是有点可能的;几十年后,又教出了张仪、苏秦一对徒弟。先是兵家,又是纵横家,要说学问那可是真厉害。这老王可是真能活,是不是吸收了王屋山的天地灵气,自创了修行之法?从资质上看,最低也是筑基大成吧。这四个徒弟算是最有名的,还有不少自学成才,没有师承的高人也被划到鬼谷门下就不说了。

展开剩余91%

苏秦的生年不详,周天子脚下洛阳人,比张仪小二三十岁是有的。早在子之在燕国为相的时候,苏秦就带着弟弟苏代奔走在齐、燕之间了,苏氏兄弟与子之有不错的交情,好像还联姻了。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去世,秦武王即位后,驱逐了张仪,不久张仪死于魏。秦武王在位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昭王即位。秦昭王元年,苏秦就到秦国游说新秦王。苏秦为何在秦昭王元年去游说呢?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

张仪纵横天下的时候苏秦声名不显。那是属于张议的时代,没有人能够与他争锋,秦国名将樗里疾,司马错,甘茂都被张仪压制。苏秦所学与张仪类似,但凡才华超绝之辈都不甘居人下,苏秦可能自讨去了秦国也斗不过张仪便蜇伏起来等待时机。

待到秦武王即位,苏秦看出武王非可辅佐之人,自是不会西去。直到秦昭王位,苏秦知道机会来了。秦昭王赢稷即位之前和他的母亲也就是后来的宣太后曾在燕国为质。这些年苏秦在燕国奔走,对赢稷母子应该是有所耳闻,打过交道也说不定,这就是面试的加分项。

武王去洛阳耍彪,没成想把自己玩死了,临终前把王位传给了远在燕国的弟弟赢稷。赢稷即位也不容易,几个公子与他争夺王位。最后,靠着母亲和舅舅魏冉才顺利即位。

王位争夺过程中许多被牵连于是出现了权利的空缺,大权被宣太后和舅舅掌控。新君即位,正是组建自己班底的时候,瞅准时机,苏秦来到了秦国,得到了秦昭王的召见。

苏秦开始陈述自己的策略,其主旨是废文任武,以武力并天下: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长篇大论一通后满是期待地望向秦昭王。昭王面无表情地出了口气,回道: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明明白白地告诉苏秦,你走吧,我现在是不会用你的。至于以后?看缘份吧。

秦昭王为什么不留下苏秦呢?是苏秦没有真材实料吗?恐怕不是的。那是为什么呢?列位想一下,以我们现在看的话秦昭王也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君王,不至于看不出苏秦的才能。那为什么不用他呢?

前面说过秦昭王完全是依靠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才坐稳王位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控在这二人手中,秦昭王目前就是个傀儡,作为一个有城府的君王,昭王知道自己目前最需要做的是韬光养晦,等待掌权的时机,现在还不能展现出对权利的欲望。

怀才不遇的苏秦带着无比失落的心情回到了洛阳老家,在家中又受到了一波来自亲人的伤害。他不去理会鄙视的目光,翻箱倒柜把家里的书都翻了一遍,发现了一卷自己之前没有注意的书《太公阴符》。

这本书经现代人考证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写的,虽是后人,那也是姜太公之后的人,应该是苏秦之前的兵家所写,讲的是用间谍取胜之阴谋策略。春秋时期孙武写的《孙子兵法》就有《用间篇》,可以说用间是兵家的传统。

春去秋来,苏秦没日没夜地讲究着这本书,累了困了来一招“苏秦刺股”。靠着这股劲,秋去春又来,苏秦自觉学有大成,这就准备出山了。

选择哪个诸侯国呢?可能是因为弟弟苏代,也可能是因为燕昭王招贤纳士,意图谋齐,苏秦觉得所学能派上用场吧。反正苏秦最后去了燕国。

时光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从石缝间流走,原本锋利的石头边棱已悄然圆润起来。恍惚间十年过去了。

十年前即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开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此后十年,赵国不断攻掠中山及胡地,最终灭亡中山。多年的战争赵国不但攻取了大量土地,而且煅造了一支战力强悍的骑兵部队。站在邯郸城墙上,看着城下雄壮的军队,猎猎的旌旗,赵武灵王骄傲的喊道:“赵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这十年里,孟尝君田文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两。齐国合纵魏、韩两国多次攻打楚国,而后又攻打秦国,让秦国吃了个闷亏。魏韩两国跟着齐国从秦国、楚国手里恢复了不少故土。然鹅,虽然名声赚足了,但是齐国却寸土未得,反而空耗了国力,典型的为他人作嫁衣裳。声名煊赫的背后是齐国衰弱的开始。

相比齐国的好大喜功,赵国就低调务实的多了。你们爱打打,我不掺合。赵国采取联秦结宋的策略,表面上和秦、楚、宋结成一个小圈子,以对抗齐、魏、韩三国,实际上却是从这两个圈子中抽身而出,在各国争斗的时候,赵国在北地闷声发大财。

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赵国一跃成为和齐、秦并立的强国。三强并立,赵国也起了逐鹿中原的雄心。

战国无公义,弱肉强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宋国的都城陶邑是中原最为富庶的城市,历来为各大国所垂涎。在夹缝中生存了几百年,宋国依然改变不了自己弱国的命运,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全看齐楚秦赵韩魏六国的角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它不会因为你弱小而对你多一分的照顾。各国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宋国身上,决定宋国国运的时候到了。

对宋国野心最大的是齐国。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和前几年挣下的荣光,齐闵王飘了,别人或许只是想从宋国割块地,齐闵王却想独吞。齐国君臣一直在研究怎样才能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独取宋国。

且先让小宋悲伤流泪,我们的目光转向它处。此时我们的主角燕国在新手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觉得自己可以打怪升级了,便决定去村口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否友善,可谁知道刚出新手村便遇上了大BOSS。

也是在前296年,齐燕发生大战,燕军被斩首十万,被虐回了新手村。燕昭王和群臣面对面无语泪双流。咋整?好不容易这几年猥琐发育攒下点家底,一战被打回解放前。

群策群力之后,燕国人制定了策略:认怂。为免十几年前的悲剧再次发生在燕国,需要派出嘴皮子利索的使者去齐国认怂。由于齐闵王灭宋的野心已经被各大国所熟知,燕国君臣决定诱使齐国攻宋,将齐国的注意力从燕国转移到宋国。

这个出使齐国的人选便是苏秦。战国嘴强王者二代目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一出大剧即将上演。

公元前295年发生了两件件大事。一件是赵国发生政变-沙丘之乱。话说英武雄壮的套马汉子赵武灵王为了专心带兵打仗便把王位传给自己钟爱的小儿子赵何,废了原太子章,自称赵主父。太子章何其无辜!等灭了中山后,主父又觉得公子章挺可怜,于是脑子一发昏,想把公子章裂土封王,当然这事还在犹豫中。有一天,赵主父带着两个儿子到了沙丘围猎。估计是赵主父想通了,不再提封公子章为代王的事。赵章一看赵主父已经指望不上了,便打算自己来解决。说干就干,公子章趁夜带兵就要把赵何一伙人一网打尽。结果被提前准备好的赵何套路了,落败的赵章跑到赵主父的行宫躲避。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这事自己也有责任,赵主父便想救下赵章,但奉阳君李兑窜掇着赵何一不做二不休,不但杀了赵章,还把赵主父围了起来,三个月后赵主父被活活饿死。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就这么窝囊地死掉了。从此赵国进入李兑专权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次政变,原本是赵武灵王谋臣的乐毅离开了赵国,先是去了魏国,最后去了燕国。

另外一件就是苏秦出使齐国。当时齐闵王为了扩张领土,想拉扰秦国,就任用秦昭王的好友韩国人韩珉为齐相。正式出使之前,苏秦先私下联络了韩珉。赵国强大起来后让齐国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韩珉担心赵国会对齐国不利,苏秦就对韩珉说,燕国以后就是齐国的小弟,齐燕合一,韩魏必然会服从齐国。到那时候赵国如果不服,那么几国就合兵,打到赵国认怂为止。

搞定韩珉之后,苏秦准备出发往齐国去了。为了让齐闵王能重视苏秦,燕昭王封苏秦为武安君。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齐国都城临淄。齐闵王在城门口隆重地接见了苏秦。苏秦对齐闵王说,燕国穷乡僻壤,齐国占领了燕国也没什么油水可言。宋国就不同了,宋人原是商人后裔,善于经商,陶邑更是中原最为富庶的大都会。而且宋国地处中原,得宋便于争霸。若大王攻宋,燕国愿助齐一臂之力。燕王会派质子入齐,并派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自带粮草入齐助战,齐王大赞。

就这样,苏秦和燕国得到了齐闵王和韩珉的信任。不久燕将张魁带着两万燕军来齐国助拳。仗还没开始打呢张魁不知怎地得与齐军犮生了矛盾,估计是被齐军将领嘲笑后没忍住。可怜的张魁被齐闵王下令斩首,可见齐国真是没把燕国当作一回事。

屈辱啊!得知此消息的燕昭王心中一定充满了怒火,他内心的一万匹北地马把齐闵王踩成了堆肥。但是为了生存,燕昭王只得把复仇之火压下,再次派苏秦南下齐国陪罪,弱国无外交啊。

齐闵王要攻宋,临近的三晋就不用说了,肯定有意见,再者秦国也不会答应,有肉大家一起吃才对。齐闵王怕的就是秦国干涉,只要秦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齐国攻宋就有底气。至于三晋,不服就和你齐哥掰掰手腕。

机会来了。秦国的五大夫吕礼离开秦国来到了齐国,原因不明。齐闵王认为这是一个结交秦国的机会,便让吕礼当了齐国的相国。这吕礼祖上是齐康公,妥妥的姜齐后人,不过后来田氏发达,取姜氏而代之,称为田齐。

齐国国内有人对任用吕礼非常不满,这个人就是被齐闵王罢相的孟尝君田文。前些年孟尝君那可是列国炙手可热的人物,连秦昭王都被他的影响力折服,邀请田文到秦国为相。第一强国的相位对田文的诱惑力非比寻常,他不顾门客的劝阻,毅然来到秦国,谁知丞相位子还未坐热乎,秦昭王在有心人的离间下想杀田文。田文在鸡鸣狗盗之辈的帮助下逃回了齐国。

回到齐国的田文仍然为相国,但他对秦国充满了怨恨。此后几年,田文联合韩魏多次讨伐秦国当时的盟友楚国,更厉害的是最后让他成功发动合纵攻秦,破开了函谷关,逼得秦国割地求和。

再说那齐闵王也是个专横独断之人,岂能容忍孟尝君这么大的势力?于是齐闵王找了个机会罢免了他,任用韩国人韩珉为相,但对孟尝君来说这还能忍受。但是齐闵王任用秦国官员为相,并且还是姜齐后人,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所以他要反击。

于是公元前294年,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名为田甲的贵族意图劫持齐闵王没有成功,这就是著名的田甲劫王。其实这就是孟尝君意欲发动政变,自己不好出面,便找了这个叫田甲的人去办这件事。因为这件事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事败后田文逃到了的魏国,连自己的封地薜邑都不敢回。

好在凭着昔日的威名,田文在魏国也混上了相国。当了魏相的田文琢磨着对齐国动手,理由无非是齐国攻打宋国不符合魏国的利益,况且魏王也不想齐国独赚,但是又不敢自己跟齐国开干,于是就想拉上和齐国不对付的赵国。赵将韩徐为一向主张对齐强硬,就和田文结成了同盟。

齐国也不傻,因为孟尝君的关系,想让魏国不干涉基本不可能了,赵国还是争取一下的。于是暗中派人贿赂国相李兑,提前把宋国的陶邑许给了李兑。一发入魂,李兑就这样被拿下了。

魏相田文和赵将韩徐为张罗着要攻打齐国,还打算拉上燕昭王。李兑为了自己的封邑,把这二人的计划给暴露了出来。苏秦认为现在不是对齐一击致命的时机,不能把燕国牵连进来,便劝说齐闵王从宋国退兵了。这次齐国攻宋的领兵大将名为触子,此人就是日后五国伐齐时被乐毅在济西打败的那位。

就在齐、秦、赵三强鼎力竭力争夺宋国的形式下,苏秦向燕昭王献破齐之策,第一步“疲齐”,诱导齐攻宋,先使得齐国军民疲惫,而后利用秦、赵两强之力来攻破齐国。苏秦的破齐策略得到了燕昭王的认可,并给了苏秦无比的信任,而苏秦也用行动甚至自己的性命回报了燕昭王的信任。

阴谋之网已经铺开,就等齐国入网。

时间慢慢流转,战国大乱斗在依然火热进行中。秦国不断蚕食韩、魏的土地,韩、魏忍无可忍联合东周跟秦大战了一场,结果秦在伊阙打败三国联军,斩首二十四万,自此韩、魏无法单独对抗秦国。

苏秦为了孤立齐国,在三晋之间奔走,企图离间齐、赵的关系,此时的李兑还因为齐国封地的许诺,和齐国关系很好。苏秦来到赵国搞破坏活动,被人举报到李兑那里,李兑大怒,随即扣留了苏秦。燕昭王好说歹说,赵国才放了苏秦。但是苏秦离间齐、赵关系的恶行也传到齐闵王那里,齐闵王火冒三丈,问苏秦要解释,苏秦赶紧假装以死明志,好歹是挽回了齐闵王的信任,破齐大业差点功亏一篑。

时光它随着苏秦游说地步伐缓缓流转,恍忽又是几年。赵国的强大让秦国越来越担忧,秦国开始传播"赵国威胁论",接着在公元前288年十月之前,秦国主谋联合齐国、魏国、韩国、燕国伐赵,欲灭赵而分其地。这可让燕昭王和苏秦头大了,灭赵之后除了秦国谁都奈何不了齐国,燕国的复仇大计必将成为镜花水月。

这年十月,秦昭王称帝了,他自称西帝。为了让自己的称帝显得不那么突兀,同时也为了远交齐国从而达成近攻韩魏的目的,秦王派使者入齐尊齐闵王为东帝。

这让各国尤其是赵国切实地感到了生存危机。然而苏秦却敏感地觉察到破坏齐、秦相合的机会来了。苏秦来到齐国游说齐闵王,告诉齐闵王伐赵不如伐宋之利,帝号是最没用的,齐闵王如果去除帝号,就可以令诸侯爱戴齐国而憎恨秦国,必欲伐之而后快。齐国就顺势约赵攻秦,秦、赵无暇他顾,韩、魏必然也牵连进来,那时齐国便可趁机一举灭宋。

得到齐闵王的许可,苏秦游走于三晋之间,游说合纵伐秦。此时的燕国就是齐国的小弟,大哥说干啥就干啥。在苏秦的一通忽悠下,齐、赵、魏、韩、燕的合纵联盟正正式成立了。

但是哪国当合纵长呢?论实力当属齐国,但齐国志不在伐秦,而且私底下齐、秦还有不可告人的协议,自然不当这个出头的椽子。韩、魏被秦国打怕了,自身也不具备当合纵长的条件,燕国就是打酱油混脸熟的,别国也没把他当回事。那么就只剩下赵国了,论实力赵国仅次于秦、齐,而且因了秦国欲灭赵的缘故,赵国对秦国那也是恨不得扒皮拆骨。于是大家一合计,就推举赵国为合纵长了。赵国的第一号权臣奉阳君李兑也是个深陷权力漩涡的人,孟尝君当年合纵伐楚伐秦,赚足了威望,现如今孟尝君已是昨日黄花,风光不再,也该轮到李兑风光一把了。

傲娇的李兑接过合纵长的大旗,带着五国联军出发了。公元前287年,这部由苏秦主导的齐、赵、韩、魏、燕五国伐秦大剧缓缓拉开了帷幕。

看着远征军各式各样的旗帜渐渐消失在莽莽苍苍的青山中,苏秦长舒一口气,向着燕国的方向遥遥一拜,转身上了轺车,微微跺脚道:“齐国”。

苏秦再一次见到了齐闵王,他认为时机已到,齐国可以攻宋了。齐闵王于是发兵开始攻打宋国,而魏也不甘示弱,跟齐国争夺宋地。另一边远征军团攻打秦国持续了几个月毫无进展,军队暂时停留在成皋。

齐国攻秦本来就是个幌子,派去的军队也不是主力部队,主力目下正在跟魏军争夺宋国土地呢。齐闵王可不想自己的军队做毫无意义地攻秦,瞅准联军攻秦无进展的时机准备和秦国讲和。在齐国双线作战的情况下魏相田文和赵将韩徐为再次图谋合纵攻齐,而燕国也打算趁齐国攻宋疲惫之际攻齐。齐闵王收到了消息后大吃一惊,赶紧从宋国撤军了。

眼看着魏、赵都要开辟第二战场了,五国伐秦的联盟便瓦解了,合纵伐秦宣告结束。秦昭王在这种形势下也去掉了帝号,打算以后低调一些。

虽然已经从宋国撤军,但是齐闵王亡宋之心不死。为了让秦国彻底放任齐国灭宋,齐闵王派使者向秦昭王许诺,若秦攻魏安邑,齐也不会出兵救魏。肮脏的协议达成,宋国和魏国就这么被出卖了。

得到秦国的默许,齐闵王召回韩珉继续为相,并负责灭宋,这一次一定要彻底灭掉宋国。公元前286年,齐第三次出兵攻宋,自周初便已立国的宋国终是没有逃过被灭国的命运。

如果你还相信承诺,你应该感到庆幸,因这个时代对你还有善意。齐国灭宋的消息传来,李兑内心狂喜,巴巴地等着齐国兑现当初的承诺。但是从今往后,承诺这两个字将从李兑的人生信条中被彻底删除。因为齐闵王食言了,一块大肥肉被齐国全吞了,李兑嘴巴张得都合不上了,也没从齐王嘴里等到一丁点肉沫。

作为赵国第一权臣,战国时代一等一的强权人物,李兑怒了,他发誓要报复齐国。曾经的亲齐派首领彻底倒向了以韩徐为为首的对齐强硬派,两派合一,兵发齐国,开了五国合纵伐齐的先声。

因了齐、秦的密约,齐灭宋时秦国未阻拦,同样,秦国攻打魏国安邑时齐亦未伸以援手,安邑就这样落入了秦国之手。事后,魏王知道齐、秦的交易讨齐国更加怨恨,齐国被周边的邻国孤立了。

事态在按苏秦的谋划发展,赵、魏与齐国不和,燕国依然在复待复仇的时机,韩国是秦国的跟班,楚国依然沉沦在自我的腐化堕落之中。楚国原本的淮北之地因为秦楚交锋时被宋国趁机夺了去,现在齐国得了宋地,楚也有意收回。总之,局势对齐国十分不利,群狼环伺。

齐闵王也感到了事态严重,让苏秦游说赵国,希望可以割地求和。苏秦也确实照办了,但他会出多少力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其实出多少力也是白给,想想李兑那张脸,赵国是铁了心要打一打齐国。

万事俱备,只差秦国。这老秦人也是一肚子花花肠子,眼见齐国有坐大之势,加之列国对齐国多有怨恨,秦国顺势就是一个大招向齐国甩去,直要把齐国打回泉水。公元前286秦国以破宋的罪名,联合三晋伐齐。赵国最是积极,赵将韩徐为与魏相孟尝君约了燕国一起出兵。

燕昭王盼星星盼月亮,殚精竭虑二十多年只为复仇。这二十年来多少个午夜梦回,燕昭王一睁开眼眼前便全是燕国宗庙被毁,燕王哙被杀,燕国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场景,一幕幕回忆的碎片像一把把锋利的短剑插向心头,血流不止。现如今,与苏秦的谋划业已成功,以秦、赵为主力的复仇者联盟已经结成,复仇的利剑已握在手中。

燕昭王缓缓拔出佩剑配资APP排名,遥指天空,用力向前斩出,直指齐国:“复仇!”

发布于:天津市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